<listing id="xlvbj"></listing>
<span id="xlvbj"></span>

    <form id="xlvbj"><th id="xlvbj"></th></form>

    圖片
    輪播廣告
    文章正文
    面對大陸半導體產業成長 南韓的反思
    作者:管理員    發布于:2016-06-15 09:52:06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            過去在半導體市場上,形成只有最尖端性能產品可存活的結構,現在則是從低到高性能都有市場。物聯網(IoT)、智能汽車、穿戴式裝置、無人機等的登場,帶動系統芯片需求快速增加。這些裝置需要搭載行動應用處理器(AP)、CMOS影像傳感器(CIS)、通訊芯片、近場無線通信(NFC)芯片、GPS芯片、電源管理芯片等多元系統芯片。

           造船、海運、建設等南韓傳統產業正面臨巨大危機,半導體產業則在全球內存市場掌握約70%市占率。南韓半導體廠自1990年代后半開始約20年間,與美國、歐洲、日本內存芯片業者展開流血競爭,并成功存活下來。DRAM等半導體價格持續下滑,獲利性轉差,然三星電子(Samsung Electronics)和SK海力士(SK Hynix)等韓系半導體大廠在全球內存芯片市場上,地位難以動搖。

            然而,南韓半導體專家發出警告,南韓半導體產業不可過度偏重內存芯片。為因應快速成長的物聯網、自動駕駛車等多元市場需求,除持續提升內存芯片產業競爭力外,應朝系統芯片市場拓展勢力。其原因有二,一是大陸的崛起,二是全球非內存芯片成長速度較內存更快。大陸半導體業者憑借龐大的資本和市場快速崛起,韓廠應均衡發展內存和非內存以因應大陸業者的攻勢。南韓系統芯片產業甚至落后于半導體后起之秀大陸。大陸全力挹注IC設計和晶圓代工,架構半導體生態系統,南韓的產業結構仍偏重內存,且無法擺脫從屬特定大企業的架構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 SK Materials代表理事林旻圭(音譯)、漢陽大學融合電子工學系教授樸在勤、南韓半導體產業協會常務安啟賢(音譯)、新韓金融投資分析師蘇賢哲(音譯)等專家紛紛提出因應方案。首先,專家們認為南韓政府應更積極挺身解決半導體設計人才不足的問題。蘇賢哲表示,想要確保系統芯片競爭力,設計人才非常重要,南韓人才不足,創投企業也難生存。

    同時,大企業應果敢進行購并,并透過支持IC設計架構生態系統。樸在勤表示,三星等大企業應具備本身技術、企業購并、高階人才等,才能抵擋大陸的強大攻勢。大企業應接受中小IC設計業者少量代工,并支持技術。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  南韓的半導體競爭力僅局限于內存芯片,而內存占整體半導體市場約25%,在占75%的系統芯片市場上,只有三星的AP、東部高科(Dongbu HiTek)的電力芯片等在模擬半導體領域表現較為活躍,其余部分則遜于全球業者。南韓半導體的制造技術在全球居領先地位,和臺灣、美國等同樣擁有14奈米生產制程技術,系統芯片的產品種類繁多,南韓在AP領域表現不錯,但其他產品群則沒有特別表現。而南韓的IC設計技術遜于美國,人才也不足。

    南韓過去以三星等大企業為中心,由政府全力推動加強內存芯片力量。內存芯片可透過少品種、大量生產加強成本競爭力,而系統芯片需多品種、少量生產,比起制造競爭力,更重視電路設計能力。為改善南韓的IC設計能力,大企業應活化對非內存芯片的投資,大學也應致力于培養電路設計人才。南韓政府過去陸續推動系統2010、系統2015等系統芯片支持事業,架構系統芯片生態系統,雖然系統芯片產業環境稍有改善,但稱不上成功,還是需要民間的努力。同時,南韓需要培養更多的IC設計企業。目前南韓約有200間IC設計企業,但比起美國約500間、大陸約600間等都相當不足,應設法支持年輕人創業,架構出適合創投企業生存的生態系統。


     

   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二区

    <listing id="xlvbj"></listing>
    <span id="xlvbj"></span>

      <form id="xlvbj"><th id="xlvbj"></th></form>